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、疫苗接種的普及、防控經驗的積累,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。當前,怎么做好健康防護?如何看待用藥需求?也是我們最為關心的。
個人疫情防護
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?
專家提醒
日常要繼續保持良好的
個人衛生防護習慣
堅持防疫的“三件套”和“五還要”
“三件套”:佩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、注意個人衛生。
“五還要”:口罩還要戴、社交距離還要留、咳嗽噴嚏還要遮、雙手還要經常洗、窗戶還要盡量開
做好個人防護措施
常態化疫情防控仍需大家的堅持,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線,提高自我防范意識,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。
十條措施請牢記
第一:不麻痹、不大意。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。在疫情防控方面,一個小小的疏忽,就可能毀掉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。不麻痹、不松懈、不大意,堅持做好防護,才能阻斷新冠病毒傳播。
第二:戴口罩、要堅持。科學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。尤其是前去公共場所、密閉空間,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正確佩戴口罩。
第三:打噴嚏、講禮儀。咳嗽、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常常攜帶病毒,可直接或間接導致病毒傳播。因此,咳嗽、噴嚏時一定要用紙巾、手絹來捂住口鼻。
第四:勤洗手、講衛生。勤洗手、講衛生是保證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方法。飯前便后、接觸外界物品后,觸摸口眼鼻之前,請務必認真清洗雙手,遵循七步洗手法,用肥皂(洗手液)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。
第五:常通風、不可少。開窗通風,保持室內空氣流動,可有效降低空氣中病毒和細菌的濃度,減少疾病傳播風險。每天應開窗通風2-3次,每次20-30分鐘,尤其是密閉的空調房一定要定期開窗通風。
第六:一米距、更安全。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,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病毒感染。守住一米線,出行勿擁擠,保持安全距離,于人于己都有益。
第七:少出門、不聚集。公共場所人員多、流動大,聚餐、聚會易導致呼吸道傳染病傳播。因此人多場所不要去,擁擠場所要回避。少出門、不扎堆。
第八:打疫苗,很重要。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經濟、最有效、最便捷的手段。防控新冠病毒,接種疫苗和個人防護一個都不能少。凡是符合接種條件的人員要積極接種新冠病毒疫苗,為構建免疫屏障貢獻一臂之力。
第九:講科學、強免疫。飲食營養均衡、適度運動鍛煉,堅持規律作息,不熬夜,保證睡眠充足,保持良好心態,可以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。
第十:有癥狀,早就醫。主動做好健康監測,如有發熱、咳嗽等癥狀,及時前往發熱門診就診,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主動告知旅居史、接觸史,不隱瞞、不回避,并遵醫囑留觀排查。
最近
“新冠吃藥順序”圖、“新冠囤藥清單”等
在社交平臺上瘋傳
不少網友也開始跟風囤藥
“真的有必要嗎?”
“怎么備藥才更科學?”
“如何用藥才更合理?”
有必要囤藥嗎?
中國中醫藥繼續教育智庫海外特聘專家董亞峰表示:“囤”不可取,“備”是必要的。常備一些藥品在秋冬季節是必要的,備上幾天夠用的就行。
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汪云教授表示,目前新冠感染者90%以上都是無癥狀和輕型,沒必要大量地、非理性地搶購藥品。
廣東省藥監局提醒,藥物都有保質期,存儲也有一定的條件要求,保管不當容易變質,過多藥物長期存放容易造成浪費。
備什么藥?
武漢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劉輝國教授表示,針對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對癥治療,藥物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是壓制癥狀。在出現癥狀的初期,應盡快進行對癥治療,備藥“劃重點”:對癥備藥。
基礎病用藥:新冠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病、基礎疾病的病情加重,如患有心臟疾病的老人可能出現心絞痛,血糖平時就控制不好的老人可能會進一步惡化。因此,患有基礎疾病的人日常一定要規律用藥,控制好病情,家中要儲備一個月左右的基礎病用藥。(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粵平)
中成藥:連花清瘟膠囊、連花清瘟顆粒、清感顆粒、疏風解毒膠囊、藿香正氣膠囊、小柴胡湯顆粒。注意:不要疊加,只選一種,以免出現藥物過量風險。(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、小湯山方艙醫院醫療專家李侗曾)
退燒藥:布洛芬、乙酰氨基酚等(李粵平)
止咳藥:復方鮮竹瀝液、宣肺敗毒顆粒、急支糖漿(李侗曾)
止痰藥:復方甘草片、乙酰半胱氨酸顆粒等。(李侗曾)
流鼻涕:撲爾敏、氯雷他定、西替利秦、布地奈德噴鼻。(李侗曾)
咽痛咽干:華素片、西瓜霜含片等。(李侗曾)
白開水:現在奧密克戎感染者絕大部分是無癥狀和輕型,癥狀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。在本輪疫情中,方艙里的感染者多喝水、休息好,很快就可以出艙了,用藥也只是對癥支持。(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唐小平)